英伟达暴涨行情就此终结?最具转折意义的一份财报后,你该如何投资?

大V观点 个股分析 美股财报1 99阅读模式

英伟达暴涨行情就此终结?最具转折意义的一份财报后,你该如何投资?

上周三,英伟达公布了最新的财报。然而和此前历次财报后,股价都大涨不一样,这次财报后,英伟达的股价居然大跌了7%。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否意味着什么大的改变呢?

英伟达可以说是我跟踪时间最长,了解的最深入的公司,没有之一。而这次财报依然是让我大吃一惊,不是因为他的业绩好,而是因为他发生了一个让我意想不到的重要变化。从这次财报后,英伟达的增长故事恐怕要重新讲了,现在的英伟达已经不是那个AI芯片卖得好,股价就能上涨的英伟达了。如果我们还想继续安心投资这家公司,这次财报所暴露的这些全新风险,以及全新机会,咱们必须要了解。

那么今天这期美投Pro视频,我们就来深度解读一下英伟达的最新财报,相信看完本期视频,你会对于英伟达的投资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

一上来,我们先快速过一下英伟达的财报数据。本季度,英伟达再次实现了beat and raise。公司的营收为300.4亿美元,环比增长15%,同比则大涨了122%,高于预期的287亿美元。每股盈利为0.68美元,高于预期的0.64美元。市场最关注的毛利率则为75.7%,也高于预期的75.5%。

指引方面,英伟达预计三季度,营收会为325亿美元,又环比上涨了25%,高于预期的317亿,但毛利率的指引稍有瑕疵,为75%,低于预期的75.3%。公司重申了全年毛利率会保持在70%水平的中间位置,也就是75%左右,这也低于预期的76%。

此外,英伟达还推出了一个额外的回购计划,总额500亿美元,进一步回馈投资者。

整体来看,这份财报似乎没有太大的问题,最主要的几个数据都超预期,指引也进一步提高了,那为什么财报后股价跌了这么多呢?

首先,和市场的预期过高确实脱不开关系。英伟达已经连续六个季度大幅超过市场预期,相比之下,这一次超预期的程度的确不如此前高,尤其是指引部分。虽然华尔街公开的预期是317亿美元,但实际上买方机构内部的流传数据已经来到了330亿,因此最终的结果325亿并没有超过买方真正的预期。这是本次财报股价下跌的一个原因。

不过这并不是最核心的原因。常看美投君分析的会员一定了解,我们经常说的英伟达的核心关键是什么?没错,正是毛利率!相信老观众,看到英伟达的财报后,第一时间都会先去看毛利率这个数据。而本次英伟达的财报,毛利率已经暴露出了一些隐患,而且并非是表面数字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在上一个季度,英伟达的毛利率创下了公司的历史新高,来到惊人的78.9%。但这个季度没能延续之前的上涨,只有75.7%。这倒也不是很意外,因为上次财报管理层就给出了74.5%到75.5%的指引,原因跟下一代芯片B100的产能爬坡有关,所以市场对毛利率的下跌是有一定预期的。

然而预期之外的是,前几周公司宣布,最新的芯片B100,也就是Blackwell,因为一些设计问题要延后到年底才能交付。如果B100延后生产,那理论上看,产能爬坡体现在报表上也要延后才对,但结果,这个季度的毛利率还是只有75.7%。这还没完,下季度的毛利率指引只有75%,就意味着毛利率还要下跌。更重要的是,对于全年的毛利率,管理层依然重申了75%的数据。这个数据被绝大部分的散户忽略,但我认为它特别值得关注,因为按照前面的分析来看,一季度是78.9%,二季度75.7%,三季度是75%,那要是前面三个季度都这么高,而全年的指引还是只有75%的话,那就预示着四季度要更差了。用数学去反推的话,就暗示四季度的毛利率可能只有71%,难道英伟达的毛利率真的撑不住了吗?

对此,财报会议上倒是有分析师直接问说,这个全年指引是否意味着,四季度毛利率要跌到71%或72%呢?对此,管理层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说毛利率不会降到71%和72%这么差,但也没有否定毛利率还有持续下跌的压力。

可能有些新观众不理解,为什么英伟达的毛利率下跌,会引起我这么大的警觉?因为在这个数据的背后,蕴含了很多我们看不到的重要信息。过去两年,英伟达的业绩表现之所以这么好,就是因为AI的需求极为火热,让英伟达能够不断地涨价。过去几千块钱一个的GPU,现在卖到了4万美元的天价。而这放在财报上就是毛利率的提升。因此,只要毛利率还在提升,就侧面说明需求仍然远远大于供给,英伟达就依然有着极高的定价权。但反过来,当毛利率开始下降的时候,那就要很小心了,因为这可能预示需求已经出现了一些疲软,在涨价上已经有点涨不动了。而在这个时候,英伟达的股价就有见顶下跌的风险。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2020年和2021年的特斯拉。在那两年中,特斯拉的股价之所以涨了10倍,就是因为当时对电动车的需求非常高,让特斯拉不仅能卖出更多的车,还能借此机会涨价,使得营收和毛利率双双提升。这些都和过去这两年的英伟达是一摸一样的。然而进入2022年,供需关系就开始快速逆转,特斯拉的销量虽然还维持着,营收也还在增长,但毛利率很快就从30%下滑到16%,从此,特斯拉的股价就一直没有起色。所以你看,在这个过程中,毛利率的见顶下滑就成为了特斯拉股价逆转的关键。

而现在,这个问题就要抛给英伟达了。从表面数据上看,英伟达的毛利率也到了见顶下滑的时刻。那这是否也意味着,英伟达会像当年的特斯拉一样,出现股价的趋势逆转呢?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了解,这次毛利率下滑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供需关系开始逆转,英伟达失去定价权?还是什么其他的原因呢?毛利率的持续下跌真的值得担忧吗?接下来,我们重点来分析英伟达的毛利率。

从上次财报看来,毛利率的下跌跟B100有关。而这次财报上管理层也说,毛利率下滑跟B100的材料库存减值有关。我认为,这个原因还是非常合理的,因为公司现在有不少B100相关的库存,这些库存如果持有时间太长,那么它的价值会下跌,而且库存本身也是有成本的,虽然产品还没有交付,但这些成本有一些还是要计入报表里去的,这就自然压缩了毛利率。不过和前面说的需求下降不同,这种毛利率的下跌只是暂时的,而且是一次性的。只要B100开始交付,那么问题自然就会得到解决。

B100这部分的原因倒是大家都能想到。不过,B100现在占公司的产品线并不高,还不至于一口气把毛利率拉下4%这么多,那会不会还有其他原因导致的呢?在深挖了本次财报后,我还发现了这么几个导致毛利率下跌的原因。

首先,这跟专门用于中国出口的H20有关。最近一段时间,英伟达终于被允许向中国销售它的阉割版芯片H20了。相比于H200来说,H20的价格要便宜很多,只有1.2万美元。但也因此,H20的毛利率是要比H200更低的。具体多少,管理层并没有披露,不过我参考了不少业内人士的分析,基本都认为不到70%,远低于公司整体的75.7%。

从产量上看,根据一些上游供应链的调查预估,H20已经达到年产量120万台,相当于一季度就有36亿美元的销售额,占英伟达总营收的12%。管理层在会议上也说过,中国的收入正在连续加速成长,说明H20大概率成为了公司一个重要的增长点。所以给中国市场销售的H20芯片,成为了拖低英伟达毛利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过,虽然从数据上看,来自中国的销售拉低了毛利率,但这样的影响也并不足以让人担心,甚至可以说是积极的。毕竟即便卖给中国的芯片毛利率低一些,它还是一个收入的增量,而且也并不能因此说明需求放缓了,反而是英伟达整体的市场需求有了提高。

这第二个拖累了公司毛利率的原因,跟H100和H200有关。黄仁勋说,他不担心B100量产前的收入增长,因为企业为了不在AI中落后,还是‘有什么买什么’,所以预计未来两个季度H系列芯片,还能有环比10%以上的增长。黄仁勋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B100虽然是延后生产了,但不会影响我们业绩的,大家不用太担心。

这话说得倒也没错,但如果深挖一层去思考,就会发现问题没有那么简单。事实上,B100的延后交付还是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的。

首先,是H系列整体已经无法再涨价了。前面说过,英伟达这两年的毛利率一直在提升,跟H100和H200肆无忌惮地涨价有关。不过现在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再涨价了,而且也没有继续涨价的计划。本来,公司是计划通过B100的推出来保持涨价的趋势。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当初也没想到B100要延迟交付半年这么久,没办法,这半年只能委屈他的客户继续买原来的H系列了。英伟达倒是确实不愁芯片卖不出去,但涨价肯定是不能继续了。毕竟你不能说,新产品出不来,那就凑合给旧产品涨个价吧。客户已经是硬着头皮去买H系列了,要再涨价就太不厚道了。

不仅涨不了价,英伟达的物料成本还出现了小幅度的上涨。有投行发现,最近卖出去H系列产品中,带更高容量存储器的比例在快速增加,这一定程度上增加英伟达的成本。而英伟达并没有相应地提高售价来转移成本,这就导致了H系列整体的毛利率也下滑了。很显然,英伟达是在用‘加量不加价’的方法,来安抚那些等着B100的客户,这背后的本质,就是英伟达牺牲了一部分的利润来换取用户的信任。

第三个拖累了公司毛利率的原因,是H100的产能被转移走了。这个观点来自于大摩,他们经过研究发现,英伟达最成熟的H100的产能,在之前都转移给了新的B100。这就导致公司产品线中,毛利率最高的H100占销售比例的份额下降,而新的B100又还没交付,以至于拖累了整体的毛利率水平。

整体来看,在这几个原因中,只有中国的销售算是比较正面的。其他几个因素,包括B100的库存问题,H系列不能涨价的问题,H200的加量不加价,以及H100的成熟产能被转移,都不是投资者希望看到的负面因素。而这些因素本质上看,其实都是公司自己的产品迭代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造成的。

事实上,产品青黄不接这个问题,不是这个季度才出现的。之前几次财报,市场已经对此表达过担忧。然而上一次财报中,黄仁勋就明确表示B100会提前交付,原本给的预期是现在就已经能够交付了。所以之前一段时间,产品青黄不接的问题一度被市场抛诸脑后,这带动了英伟达的股价,从不到100美元一路上升到接近140美元。但随着B100交付的一再延迟,青黄交接的问题又重新被摆回桌面,现在看来最快也要到年底才能交付,这意味着2024年业绩的不确定性又回来了。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英伟达短期的业绩风险恐怕要持续一段时间了。下个季度就不用说了,因为B100还无法开始交付,H系列又不能涨价,前面说的问题该有还是有。而再下一个季度,也就是年底的四季度,虽然B100能开始交付,但产能还没这么快跟上,就算是乐观的估计,B100也只能占收入的20%,而且产能爬坡的过程本身也会压缩毛利率,这些都意味着,接下来两个季度,公司的毛利率都不会特别好看。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管理层在面对分析师提问的时候,没有就四季度毛利率指引的问题给市场一针强心剂,因为我猜管理层自己也对这个问题本身有点含糊,他们也不确定,毛利率能否在四季度给稳住,所以不太愿意把话说满。

未来两个季度的业绩放缓的确让人担忧,不过反过来看,上面说的所有问题都没有反应AI需求的变化,都只是产品造成的问题而已。而产品造成问题更多只是短期的,也相对好解决。也许未来两三个季度会有困难,可一旦产品线恢复,而AI的需求依然稳固,那么英伟达就能在明年把业绩带回原来的增长轨道。

那这就引出了第二个关键的问题了,AI的未来一段时间的需求到底还是否稳固?这是英伟达的毛利率能否支撑下去的第二个关键。那么接下来,我们根据这次财报透露的信息来看一看。

我们先来看看最新的B100是否需求稳固?这是2025年业绩的关键。之前这个问题的答案一直很模糊,但本次财报后,我们有了更多有用的数据了。

这就涉及到财报中一个经常被忽略的数据,采购义务了。这是本次财报的一个亮点。采购义务指的是,公司和上游供应商采购时签约的价值。这个数字越高,代表着公司看到了越多的未来订单。而为了能保证客户的需求,就得提前和供应商签好合约。本季度,英伟达的采购义务高达278亿美元,远远高于前面几个季度的大约170亿美元。公司明确表示,这就是因为要提升Hopper和Blackwell的产能。

从公司的历史上看,每当采购义务出现大幅增长的时候,公司之后的业绩都不会差。比如去年全年和2021年的时候,都是采购义务增长最快的时候,也是英伟达芯片最供不应求的时候。所以现在采购义务的增加就说明,公司内部应该是看到了B100的需求很高,在提前布局。

而在财报会议上,管理层多次提到B100的订单已经多到难以置信。黄仁勋也再三强调,英伟达四季度B100将会完成交付给客户,而且不会为了赶交付,而对产品的功能有任何的妥协。黄仁勋认为,2025年对于英伟达来说,将会是伟大的一年,将会看到更多的增长。从管理层的言语上看,他们可是把话说得很满,应该是对B100抱有非常大的信心。

总的来说,无论从管理层的表态,还是从采购义务这样的客观数据来看, B100对于明年英伟达的业绩支撑,现在来看是很强的。

另一个能反映未来一段时间需求的因素,是AI芯片的投资回报率。这也是最近华尔街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此前很多人就担心,大科技斥巨资买英伟达的芯片,这么做真的能回本吗?

而在财报会议上,分析师两次问了黄仁勋这个问题。黄仁勋并没有对这个问题做直接的回答,他只是说,英伟达的芯片是世界上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产品。不过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他在上一次财报就说过,他说,他看到客户会在未来4年内能获得5倍的收入。类似的数据也从微软的口中确认过。而大摩最新的报告也发现,GPU保守估计内部收益率高达38%,也就是两年接近回本。而在乐观的估计下,甚至一年就能回本。

整体来看,虽然不同的来源给出的数据都有所不同,但我想方向还是很一致的,那就是买英伟达的芯片,回报率还是非常可观的。而这就是为什么英伟达的芯片一直抢着要的缘故,就是因为大科技每投入一分钱,都预期能在一两年内回本,或者5年内赚4倍,只要这个基础还在,那么短期内,英伟达的芯片就不愁卖。

总的来说,B100需求的火热,以及优秀的投入产出比,这两点让我认为,英伟达至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需求还是有一定保障的,这就让公司的毛利率短期很难出现什么太大的风险。而一旦毛利率能够保住,我认为英伟达的核心投资价值就不会动摇。

到这里,我们基本已经把英伟达未来一段时间内,最关键的问题都分析完了。接下来,我们有必要把视野再拉长,看看那些长期影响英伟达的因素和其他业务,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首先,比较值得惊喜的是软件业务。本次财报,公司首次给出数据上的更新,表示今年年底就能达到20亿美元的年化收入。今年年初的预计是10亿美元,现在已经翻了倍,显然是进展良好。软件业务是英伟达给持有硬件的客户,提供付费软件服务,主要也是AI相关的。由于其毛利率较高,所以备受市场期待,尽管20亿美元占英伟达整体的营收不多,但未来可能会成为英伟达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其次,推理业务在过去12个月的收入占比超过40%,而之前给的数据是40%,意味着推理部分的收入比例在略微增长。从长远来看,推理所带动的算力需求肯定是远远大于训练的,所以推理的比例增长,长远来看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公司在客户多元化方面也继续有进展。比如在客户分类上,英伟达重申了云服务商客户占总收入的45%,其他企业客户占剩余的55%。更多的企业客户意味着,有更多新的应用和新的场景出现。另外,公司披露今年主权业务的收入,将达到10亿-30亿美元之间,而上一个季度的预期还是10亿美元以下。主权业务的主要来源是各国政府,这部分的收入会相对稳定。而用于AI应用的以太网,包括Spectrum X,本季度的环比增长超过一倍。这些都是英伟达在尝试做收入来源多样化的一些努力和成果。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英伟达的长期还有不少的增长点值得期待,这些对于公司长期的投资价值来说都是不错的利好。不过作为投资者我们要注意的是,这些因素的发展对于当前的股价影响并不大,当下我们还是要关注AI本身的需求和毛利率的情况。

到这里,关于英伟达二季度的财报分析就已经讲完了。最后,我想跟各位看官聊聊,我对于英伟达这只股票的一些新的思考。

首先,对于未来半年,我认为英伟达继续上涨的动能可能会受限。前面说过,在B100开始给公司业绩带来足够多的贡献之前,公司的毛利率和营收增长都会面临一定的阻力,尤其是毛利率。所以我认为,英伟达要想在接下来两个季度,像以前那样大超预期,已经非常困难。我们甚至要做好毛利率不及预期的准备。而这反应到市场上一定是负面的。因为市场上不是每一个投资者,都能像我们今天这样,抽丝剥茧地去寻找公司业绩放缓的真正原因。很多人一看到报表上的数字不如预期,就直接联想到AI泡沫破裂,联想到英伟达失去竞争力,然后就一股脑地卖股票。因此,我认为未来两个季度,市场很有可能对英伟达不完美的业绩作出过度反应,这是我们每一个英伟达的投资者都需要接受的波动。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绝对不意味着我看空英伟达了。我倒认为,接下来半年让英伟达盘整一下,长远来看说不定是个好事。因为前面分析过,公司长期的需求和增长都没有问题,AI革命也只是刚开始,这些都是我坚持长期持有英伟达的基础。且前面说的这些问题,在B100出来之后就能被解决,所以短期的盘整很正常,我们没必要过分担心。而在这个时间段,如果能够把一些不理性的声音给挤掉,把那些最投机,预期最高的资金给淘汰,留下那些较理性,对英伟达更有信仰的资金,那么英伟达的股价或许能实现更加平稳合理的上涨。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如果今年下半年英伟达再出现下跌,而且这种可能性并不低,其实会是我们投资者不错的买入机会。

最后,我们回到视频一开始的那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说,英伟达的增长故事要重讲了?从这两次财报中,我们已经看到,英伟达正在从一个爆发性增长的公司,慢慢变成一个普通的成长股了。之前英伟达的爆发,跟特斯拉在2020年和2021年的增长非常类似。那两年里,特斯拉的股价涨了10倍,背后的核心逻辑是公司营收和利润率的双双增长。而英伟达也有着类似的,营收和利润率双增长的甜蜜期。在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公司营收翻了5倍,毛利率从54%大涨到79%,这样的业绩带出10倍的股价增长并无任何不妥。

然而从本次季度开始,我认为,英伟达这种股价上的爆发性增长就要到头了,因为它背后的核心逻辑,营收和利润的双引擎结构,已经不复存在了。公司的营收依然还会在AI强劲的需求下继续快速增长,这点毋庸置疑。根据华尔街现在的估计,未来两三年,英伟达营收增长会保持在30%左右,这依然是不俗的增长表现。但问题是,这部分增长多少已经被当前的股价priced in了一部分,而毛利率要想再继续提升又变得异常艰难,短期内几乎是毫无希望。长期来看,就要看英伟达能否做出下一代颠覆性产品,或是开创出全新的商业模式,而这两点是现在看来都还不具备投资上的成熟性。

所以综合以上,我认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英伟达将重归一个普通成长股的投资逻辑。他或许仍能有每年20%的股价增长,但还想要再上一个台阶将变得异常艰难。咱投资者对于这只股票的预期,恐怕要相应的做出一些调整了。当然,它还是一个非常好的长期投资,也有进一步增长的上限,我个人也会继续坚定持有这只股票。

文:美投君

 
KX
  • 本文由美股快讯(mgkx.com)创作发布。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mgkx.com/153.html
    • KX
      KX

      Stifel analysts believe we are in a “bull steepening” scenario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year.

      This is when the 2-year yield (US2Y) falls more than the 10-year yield (US10Y).

      And with the 10-year minus the 2-year yield curve un-inverting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2022, “we have our doubts about the currently widespread belief that ‘Fed cuts = Buy stocks,’” said Stifel analyst Thomas R. Carroll.

      “Investors think ‘the Fed will save us,’ and have driven down 2-year yields (US2Y), buoying U.S. stocks and bull steepening the 10-year-2-year yield curve,” he said.

      In a note, he analyzed previous “bull steepening” yield curves and found that economic slowdowns were always followed b bottoming 10-year-2-year “bull steepening” yield curves, and that these yield curves have historically led to the weakest stock markets.

      Carroll said that his view for the second half of 2024 is a continued bull steepening yield curve, and recommended industries that outperformed during these scenarios.

      Industries include those with defensive value such as pharmaceuticals, biotech and life sciences, household goods and products, food, beverage and tobacco, and healthcare equipment and services.

      Stifel analysts listed the 50 largest equity cap buy-rated defensive value stocks:

      This is part 1:

      Costco Wholesale Corp. (COST) – Total return rate in one year: 66.3%
      Phillip Morris International (PM) – Total return rate in one year: 40.2%
      Abbott Laboratories (ABT) – Total return rate in one year: 14.4%
      Intuitive Surgical Inc. (ISRG) – Total return rate in one year: 55.8%
      Stryker Corp. (SYK) – Total return rate in one year: 28.9%
      Boston Scientific Corp. (BSX) – Total return rate in one year: 53.7%
      Mondelez International Inc. (MDLZ) – Total return rate in one year: 10.2%
      Altria Group Inc. (MO) – Total return rate in one year: 35.3%
      Colgate-Palmolive Co. (CL) – Total return rate in one year: 52.1%
      Waste Management Inc. (WM) – Total return rate in one year: 35.9%
      Zoetis Inc. (ZTS) – Total return rate in one year: -4.2%
      Becton Dickinson & Co. (BDX) – Total return rate in one year: -11.7%
      Republic Services Inc. (RSG) – Total return rate in one year: 44.3%
      General Mills Inc. (GIS) – Total return rate in one year: 14.9%
      Equifax Inc. (EFX) – Total return rate in one year: 47.3%
      GE Healthcare Technologies (GEHC) – Total return rate in one year: 23.7%
      Monster Beverage Corp. (MNST) – Total return rate in one year: -14%
      Veeva Systems Inc. (VEEV) – Total return rate in one year: 0.5%
      Dexcom Inc. (DXCM) – Total return rate in one year: -30.2%
      The Kraft Heinz Co. (KHC) – Total return rate in one year: 15.4%
      Veralto Corp. (VLTO) – Total return rate in one year: –
      Zimmer Biomet Holdings (ZBH) – Total return rate in one year: -1.8%
      The Cooper Companies (COO) – Total return rate in one year: 16.3%
      Leidos Holdings (LDOS) – Total return rate in one year: 59.7%
      The Estee Lauder Companies (EL) – Total return rate in one year: -41.7%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