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公司财报出炉后,股价暴涨超过10%。那么我们就马上来看一下这次台积电的财报到底有多好,对于芯片板块意味着什么,能否抵消前两天ASML带来的负面情绪呢?
财报显示,公司的营收为7597亿新台币,同比上涨了39%,高于预期的7493亿新台币,净利润为3253亿新台币,同比暴涨了54%,大幅高于预期的3002亿新台币。其中,毛利率提升非常显著,为57.8%,远高于预期的54.7%和公司自己指引的上区间55%。从技术层面来看,3纳米的占比显著提升,从之前的15%,提升到了20%。5纳米则从35%的占比下滑到了32%。从这里可以看出,先进制程的3纳米和5纳米整体比例增加了,从50%提升到了52%。而制程越先进,毛利率就越高,所以,这显然帮助了这次公司毛利的提升。
从平台或者说终端用途来看,高新能计算,也就是数据中心,占了51%,依然超过一半,显示当前AI投资对于台积电业绩的重要性。但增长方面可能需要留意,这次只环比增长了11%,大幅低于上个季度的28%。如果这反映了一定的AI投资放缓,那一定是个不利的消息。手机芯片则占了34%,而且在增长方面出现了显著的反弹,环比增速从上个季度的负的1%,变为了16%。这是否意味着手机行业出现了复苏的迹象呢?一会儿我们讲财报会议的时候还会提到。
指引方面,公司预计四季度,毛利率在57-59%之间,也就是在说,有机会比现在更好。运营利润率则预计为46.5-48.5%之间,区间中点和当前的水平一致。全年,台积电提升了营收指引,预计,营收以美元计算,会同比上涨近30%,而上个季度指引是认为会在20%的中段。资本支出则与之前基本一致。四季度的资本开支预计将稍微超过115亿美元,全年将略高于300亿美元,处在之前指引区间的下沿。与此同时,董事长还表示,2025年的资本开支很可能比今年高。更高的资本开支总是会带来更高的增长机会,未来五年的增长也将是“健康的”。
财报会议上,台积电的管理层就谈到了AI的需求,说AI需求是真实的,而这个需求仅仅是开始,随后指出,公司的一个关键客户也说现在的需求是“很疯狂,才刚开始”,并将持续好几年。阿吉一听,怎么那么像黄仁勋说的话呢?也正因为需求很疯狂,所以,台积电CEO预计,2024财年,AI服务器的收入将增长3倍,并占到总收入的15-19%左右。同时也因此将全年营收增长提升到了30%。
对于其他芯片,管理层一开始没有特别具体,只说了整体芯片需求在企稳,并开始出现改善,但在提问环节却提供了一些重要信息。有一个分析师问了非AI的需求,也就是说电脑和手机的需求。CEO指出,电脑和手机还是以低个位数增长,暗示会比较缓慢,但是需求会比较健康。不过,更为重要的是芯片里的内容。现在我们在芯片里面放了更多的AI模块,所以单个芯片的面积增加了。
这番话其实意义非常重大。因为它揭露了一个趋势,那就是有更多的电脑和手机厂商,开始在硬件上添加AI模块。而只有有适配的硬件,AI用起来的用户体验才会好。这也是技术变革的必经之路,当硬件足够成熟的时候,AI软件,AI服务就有了爆发的土壤。这也就意味着,未来我们应该会看到更多的AI手机和AI电脑,而从投资的角度,更是证明了当下AI的需求远未结束。
分析师也问到了当前AI的投资回报率如何,因为这关乎到更长远的需求。台积电就说,我们有亲身的经验,AI已经被我们用在了代工厂和研发当中,而且能够提升效率和质量。如果Ai让我们的生产率提升1%,那对于台积电来说,就是10亿美元的利润,非常可观的回报,而相信我们一定不是唯一一个受益的公司。言外之意就是,AI不仅能够长期促进台积电的业务,也是对于整个行业持续且确定的促进,那么台积电的AI芯片需求就很有保障。
另外,财报会议上还有几条重要的消息。对于更先进的技术,台积电说即将量产的2纳米制程,需求非常巨大,为此准备的产能要比3纳米还大。这进一步增加了台积电未来业绩的确定性。不过,在风险端,公司提到,2025年,因为海外的工厂陆续上线,公司预计毛利率会稀释2-3%。
阿吉认为,台积电的这份财报可以说是无可挑剔,因此公司出现暴涨也就不奇怪了。这次的财报也反映了比起ASML,台积电的收入结构和AI关系更加紧密。公司的最大客户是苹果和英伟达,两者占比将近40%。而苹果这次主推苹果智能,在iPhone16上面,全用了3纳米的芯片,提升了3纳米的需求以及未来的确定性。英伟达则不用说,Blackwell平台用的都是3纳米的制程,而另一个大客户AMD也将芯片推至3纳米,为的就是和英伟达竞争。从这里也能看出,只要AI浪潮持续,那么台积电的业绩就有了源源不断的保障。而从管理层的说法,这件事起码有几年的确定性。
那么从投资上,我们就需要关注2点,一个是自己的持仓是否和AI芯片挂钩,挂钩的情况又如何。这次ASML和台积电的财报都证明了,目前芯片行业,只有AI相关的在上涨。另一个是,接下来的大科技财报,他们对于AI的投资态度如何,是否开始放缓。这也会显著影响我们对于未来AI需求的判断,值得注意。
文:美投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