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到底想干什么?显然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我们投资者,甚至是普通人都非常重要。通常我们通过不同的新闻媒体,只能听到一些碎片化的信息,无法完整的得到一个战略蓝图。正好就在最近,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和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接受了All-in Podcast的采访。All-in是由四位著名硅谷投资人组成的播客。两段采访一共超过了3个小时,主要是想给这两位川普团队里的核心人物,一个能够充分阐述执政理念的平台。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下这两段采访。重点聊聊,关税,政府财政和他们经济愿景。而且在分享前,我也想做一个提醒,建议大家尽可能放下已有的成见和立场,用开放的心态去看待,因为不论如何,他们两人的这些理念和看法,都会对未来经济和全球贸易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的采访。他阐述了对于现有贸易格局一个全新的理解。按照他的话说,在1880年到1913年间,美国是没有任何收入税的,个人和企业都不用交收入税,那时只有关税,而那时的美国非常繁荣和富裕。后来为了给一战筹款,才开始征收收入税,再后来经历大萧条和二战,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而其他地方都需要战后重建,于是美国决定做全世界的买家,降低自己的关税,允许其他国家保留高关税,用美国的经济实力带动全球复苏。可是二战后世界也并没有太平,战争接连不断,有朝鲜战争、越战等,让美国不得不出手相救,又再一次遇到了战后重建的问题,于是现在美国又进一步保留了低关税,允许其他国家保留高关税,这让美国成为了全世界贸易壁垒最低的国家。美国人又很健忘,在各国复苏以后,美国并没有试图去恢复贸易壁垒,所以这就造成了现在极为不公平的贸易现象。
他说,川普从80年代就开始说美国的贸易有问题,非常有先见之明,所以川普主张通过加关税,来改变现在这种不公平的贸易现象。具体来说,卢特尼克认为关税有两个作用。其一是保护国内企业,吸引制造业回流。当对进口产品加征关税以后,他们就变贵了,让美国本土的同类产品价格上更具优势。这样可以防止国内的制造企业外移,还能够让更多的企业回美国生产。他就提到了台积电、苹果等重大的国内投资来说明,现在关税政策的确在起作用。这样一来,美国不仅能够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可以促进技术升级,从而改善整体的经济结构。其二是可以给国家创收。卢特尼克认为,关税收入可以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之一,达到稳定美国财政和债务的效果。
在谈到政府财政方面,他认为很简单。首先美国政府先自己创造超过1万亿美元的额外收入,然后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门再削减1万亿,这2万亿的财政赤字就解决了。那么怎么创造这1万亿呢?卢特尼的答案是,通过关税、主权基金和移民相结合。上面已经提到了加关税可以为国家创收,那主权基金和移民要怎么创收呢?卢特尼克表示,美国政府以主权基金的方式投资一些公司。这些公司有美国政府的背书、有美国政府的合同,他们的风险就会显著降低,不仅能够降低融资成本,还可以提升股价。大体上是在说,通过投资这些公司,可以让美国主权基金的价值不断增长,从而进行创收。而移民就更简单了,最近川普搞了一张移民金卡,只要投资500万,就可以拿到美国的居住权。他认为全世界有大约3700万人,有能力支付这张金卡,川普认为可以吸引100万人。那这就是5万亿的营收。拿到金卡后,你可以不用成为公民,这样可以避免全球征税。
而对于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门,他也指出,政府的浪费起码有25%,现在我们的开支是6.5万亿,如果削减掉这些浪费,1万亿就有了。政府关门的时候,我们只有45万人被定义为不可或缺的员工,可是整个联邦政府的人员数量是590万。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这里面肯定有一些人不需要。
但是最令人意外的是他和川普说,如果我实现了政府的收支平衡,能不能取消年收入15万美元以下的所得税。川普说可以。卢特尼克认为,这种做法既是对纳税人实实在在的减负,也是一种经济政策上的激励措施,能够让更多美国民众更努力的工作,带动经济增长。
我们再来说说贝森特的采访。贝森特首先提到,自己之所以加入川普的团队,是因为对拜登在债务和赤字管理上极度担忧。在和平时期,这么无节制的刺激和开支是前所未有的,如果这么搞下去,美国经济一定会成为落入欧洲那种社会主义偏向的困境。他也认为,拜登政府的经济政策,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在摧毁美国后50%的中低阶层,美国梦已经遭到了破坏。
于是为了重振美国梦,川普政府提出了“3-3-3”战略,即,实现3%的GDP增长,在2028年将赤字率降低3%,增加每天300万桶的美国能源产量。这是整个政府行动的指引,而且这三大目标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支撑的一个整体方案。贝森特表示,只有实现经济增长,才能为财政赤字的逐步削减提供动力;而充足低价的能源供应,又为产业升级和制造业回流提供了必要条件。为了完成这件事,必须要内外打通,对内开源节流,对外重塑贸易,才能够实现。
在政府内部改革方面,贝森特提到美国没有收入问题,只有支出问题。美国政府的收入很健康,只是支出被拜登政府搞的无法控制了。他说开支要有序可控的下降,而这里面就需要政府效率部门。贝森特指出,效率部门的任务在于利用商业化和科技手段,彻底清查政府各项预算,剔除不必要的支出,精简机构、减少冗余岗位,从而释放出至少1万亿美元的资金。这些节省下来的财政资源,不仅能够帮助降低赤字,还将为进一步减税、激发经济活力提供资金保障。对于从政府失业的人,则要引导他们回到私营部门去。他再次强调,我们不是要消灭政府,而是让政府变得更高效。
虽然收入没有问题,但是美国政府还有丰富的手段可以进一步创收,贝森特认为,美国政府手中握有大量的潜在资产,从房利美、房地美,到阿拉斯加能源,到联邦土地。这些资产长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经济效益,建立主权基金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资产进行整合,通过市场化运作获得更高收益,为社会保障和公共投资提供稳定资金来源。这种策略有两大重要意义。一方面,它可以降低国家债务风险,通过资产增值来弥补财政赤字;另一方面,主权基金将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长远的经济保障,使得每个家庭都能分享到国家经济增长的红利。
在外部贸易上,贝森特倒是没有特别新的论述。他就说川普的关税是经济策略中的重要举措,不仅能为政府增加直接收入,还能有效提升美国本土产品的竞争力,促使制造业向国内转移。制造业回流意味着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的创造,和中产阶级收入的提升,这能够进一步激活国内市场,推动经济增长。
说到经济增长,贝森特就打算通过去监管和税改来进一步实现。在去监管方面,贝森特就指出,长期以来金融和能源行业,都存在大量的监管束缚。政府必须要重新审视,和简化那些束缚企业发展的老旧规定。比如,取消补充杠杆率(SLR)等条款,这有望使国债收益率下降,从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税改方面,他主张彻底改革国税局,从效率和服务入手,为民众减负。他也认为低税率、简单、稳定且可预期的税收政策,有助于释放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增长。
至于能源,则是刺激经济增长、为民众减负、吸引制造业回流的重要基石。只有当美国的能源价格保持低位,企业才有足够动力进行长期投资,重构供应链,促进就业与收入水平的提升。
不知道我们各位观众,看完两段采访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阿吉在这里就先抛砖引玉一下。首先,不论是卢特尼克还是贝森特,他们两个人都没有直接回答关税所导致的通胀问题,以及其他国家报复的问题。但是从字里行间能够知道,他们认为,只要一方面提高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给民众减税,那么就能够给美国人增加收入,抵消关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次,他们都把关税当做政府重要的创收手段,而不是为了获取更有利贸易协议的威慑。目前还不确定这样的态度本身就是威慑,还是他们真的这么认为。如果是后者,那么未来关税取消的希望可能比较小,更多只是会在幅度上进行调整。
其三,对于削减政府开支,他们都强调是削减政府里面浪费的部分,不必要的部分,不会对公共服务和经济造成影响,但是阿吉我没有那么乐观,我认为在由公转私的过程中,一定会有经济动荡,这不可避免。好在,他们对于经济还是非常重视的,并不想把经济搞衰退。
最后就是执行了,两个人的采访里面都有很多新颖的,理想化的观点,但却尽可能避开了国会制约这个话题,所以还不能就此认定可以顺利实施。整体来说,这两段采访有助于让我们对于川普的政策,有一个全局性的理解,可以更好的解读未来的政策影响,把握潜在的风险点,以及对我们的影响。
文章来自:美投君,文章作者:阿吉
1F
刚分享完这两段采访,马上就可以用上了。今天川普表示,对等关税会有腾挪的余地。他说,每个人都和我讨论关税,问我可不可以做个例外,豁免一下。如果你给一个人做了,那么就全都得做。我不会改变,但是灵活是一个很重要的词。所以会有灵活性,但是对等是基本理念。根据对上面两段采访的理解,关税川普是一定不会放弃的,但是这番话也证明了他看到了实施政策的难度,开始妥协了。这对于我们投资者来说一定是个好消息,可以降低全面关税对于经济的冲击。实际上,华尔街日报在这周就做了一个独家报道。报道指出,川普的团队正在考虑简化对等关税的实施。知情人士透露,一开始提出的是,想要把美国的贸易伙伴都分成三档,给每一档一个税率,但是后来被否决了,现在还在探索如何给上百个贸易伙伴逐个加关税。贝森特在周二的时候就确认,政府依然会给每个国家单独加关税,但是会是一个包含整体贸易壁垒的税率。每个国家都会有一个数字。另外他们在讨论的时候也在考虑两点,其一是如何给这个对等关税增加灵活性,而所谓灵活性,说白了就是豁免或者谈判,最新的消息显示,如果其他国家愿意降低贸易壁垒,那么美国可以降低关税威胁。其二是怎么降低美国贸易办公室的负担。毕竟他们要整理出具体的关税清单。现在川普自己也表明会有灵活性,这无疑是最大的信号。虽然不知道具体会灵活在哪,但这比前几天的强硬态度要软化了很多。这就可以缓解一部分市场的恐慌。阿吉认为,4月2号,无疑对我们投资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但是更重要的是理解当下市场的变化,如今市场正在从情绪面,过渡到对于经济基本面的关注。政策上的不确定性已经大大减弱,即便是新的关税政策,也很难引起像之前那样的恐慌,但是接下来政策落地后,对于经济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密切关注接下来的经济数据,厘清关税和非关税的影响,是投资者的重中之重,而在数据方向不明朗之前,市场也很难确立信心,大概率会继续摸不清楚方向。